昨天晚上做了晚餐後,老大又是愛吃不吃的,一下去找妹妹玩,一下又去玩他的玩具,我怒氣上來就說:「再不吃完飯,你也不能去新的學校了(他今年八月要去 TK)」
但這種威脅性的口吻反而適得其反,小孩不僅沒有乖乖吃飯,反而崩潰了。
「我要去新的學校,我要去新的學校…」旁邊的五個月妹妹倒是安安靜靜的看這一切…他哭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,我深吸口氣去洗碗盤,但我又冷冷地拋下一句:「你不吃完飯,那連電視都不要看了。」結果,他更崩潰了。
好在這時候 Mr.D從房間出來看個究竟,哄著他讓他平靜下來,最後我還是一口口餵他吃完。我問他:「你不是喜歡吃麵嗎? 媽媽煮的好吃嗎」他說:「不好吃」但之後等他心情平靜一點了才說:「我喜歡媽媽煮的菜」
晚上讓老大睡著後,我心裡一直無法平靜。老大現在跟我的相處時間只剩下早上9點以前和下午4點以後,然後8點就去睡覺了。這麼短的時間,我為什麼還要跟他生氣?為甚麼我不深呼吸一下、用同理心的思考跟他說呢? 我明明知道這個孩子跟我的個性很像——硬碰硬只會傷得更重,那為什麼我的態度不能再柔軟一點?
晚上,我跟 Mr.D聊到小孩學校的事情,關於字母方面他覺得自己被指正錯了,臉皮很薄就不講了,又或是硬要說錯的是對的答案,這導致學校老師也向我反映了一些問題,讓我這幾天一直放心不下。但在家裡,他還是會念,甚至自己對著玩具練習發音。我跟 Mr.D說他害怕失敗、會沒有面子、也不喜歡被別人說他錯, Mr.D說:「這是不是跟你很像?」我說:「對,看見他就看見我」
Mr.D一向隨興,覺得孩子還小,字母在學校不講沒關係,只要在家裡有念就好。吃飯時如果不專心,肚子餓了自然會吃,反正總會餓的。但我就是很急,想讓他在這個時間點做完事情。但回過頭來,你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越來越短,很長的時間他都在學校,可能已經很累了,回來可能只想玩,跟我聊天,但我又這樣兇他,想想又有甚麼意義,隨著時間越長,孩子只會離你越來越遠。
你期許小孩要成為什麼樣的人,你一方面可以跟著別人一樣的卷娃,但可以看見很多時候小孩都是不快樂的,他們或許會上好學校、或好工作,但到頭來可能會怪你這不是他要的人生,也導致家人相處不和諧、漸行漸遠;但另一方面,如果你只要求孩子中庸、做到就好,他可以快樂成長,之後選擇自己的人生。但至少,他會知道當他累的時候,家永遠是他的避風港,能讓他傾訴煩惱。即使他選擇與我們住到天荒地老,甚至當個『啃老族』,我們也無所謂。這兩種極端,你會選擇哪一個?我會選擇後者-因為我想當孩子們永遠的朋友。
我昨天問了 Mr.D, 如果我這種愛面子、又個性很強硬的個性,他怎麼調適、怎麼改變我,他說:「這個性沒辦法改變」我想婚姻就是這樣,要互相尊重與容忍對方的個性。因為他知道我不喜歡被糾正,也很少跟我說甚麼,讓我做我自己(我覺得我自己還是滿兇的..);但對於孩子們,我還是得讓自己靜下心、多讓他們去嘗試,因為讓他們多嘗試,比起直接命令指使要來的思考更多,也讓他們對於自己更有信心。
這是昨天晚上睡前想了很久的思緒寫了出來,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內心有所紀錄與計畫(嚴以律己),但對於先生、孩子們能更加的包容與彈性(寬以待人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