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05-31
這幾天在我住的城市鬧得沸沸揚揚,原因是一位選舉人提議要替流浪漢蓋 Shelter(庇護所),蓋在市政府旁邊,許多居民就不高興了,大家集結到市政府前抗議,反對蓋庇護所。
我住的城市位於東灣的 Fremont(費利蒙),在美國中是亞裔人口最多的一個城市,並也拿下「在加州最適合家庭居住的城市」,隨著南灣如 Palo Alto、Mountain View …等地房價高漲,許多科技新貴也悄悄的移到東灣城市 Fremont、Union City、Hayward…等,往往在南灣僅只能緊縮在一個小公寓的房子,在東灣可以買下一個前後有花園的大房子。(不懂灣區地理,在文章的最後有說明)
當我和一位朋友說了北加州流浪漢這件事,他嘆了口氣跟我說了一些想法,也讓我重新檢視了一番:「這些流浪漢也挺可憐的,如果將他們趕走了,他們要去哪呢?況且他們(流浪漢)看著我們,也知道他們與我們的生活不同、是與我們生活在「平行時空」中的另一個群體,其實我們其實我們在美國打工、每天與白人交流不也是一個「平行時空」嗎? 我不干擾你、你也不干擾我不是很好嗎?」
這位朋友是在 Utah (猶他州)工作,他為了工作、新發展從灣區搬至猶他州,當地完全沒有甚麼華人,而他想盡辦法要認識當地人、融入當地生活,卻很難融得進去;更寫實地來說:與當地的鄰居客氣是客氣,但是卻有一種摸不見、但是明顯的隔閡;當地的女生很愛 small talk (閒聊),天南地北說不完, 但真的要約出去時再三推託或直接說有男朋友了; 說是當地人不友善也不是,畢竟是不同文化所造成的「平行時空」。
在加州處處都是華人,總錯覺只是來「度假」沒有住在「國外」的感覺,走到哪都有亞洲菜,一份台式小火鍋、一杯珍珠的下肚就能撫慰游子心情,但從火鍋店移到隔壁的 Taco 店,幾乎看不到半個華人,而再到下一家印度餐廳全是滿滿的印度人,從餐館不也可以默默的區分開所謂的「平行時空」?
如果到了別的區域就更明顯了(如: Wisconsin, Texas, North Carolina),我仍記得那時出差到了 Wisconsin的小鄉村(附近都是田地、農場),一進到當地的餐館全都是白人爺爺奶奶,頓時覺得自己一身出差洋裝很不自在,而後回到加州,看見熟悉的亞洲臉孔,頓時覺得「回到加州真好」。
在美國當地許多人沒有存款,沒有工作後無法付房租,不像亞洲人能靠著父母,許多美國當地白人頓時間成為了 Homeless(無家可歸),好一點的大不了霸氣的睡在 RV(露營車)或是自己的車上,但是如果連車子都沒有僅只能睡在路上,沒有太強的技能也找不了工作。我們外地人若失業了,可以摸摸鼻子,說著「家還是最溫暖」回到台灣、亞洲,但當地的美國人要去哪呢?這邊就是他們的家,但是他們卻沒有住所可待。
這讓我想起最近在看的一本書 Sidewalk ,裡面寫到許多流浪漢在美國紐約不錯的區域 Greenwich Village賣起二手書攤,用著微薄的收入支撐起與社會的一個互動與連結,令我訝異的是裡面有流浪漢是大學畢業,「自願」放棄報社的工作、享受無拘無束的書販商;但是也有流浪漢過去負責150人的管理職,但卻因為迷上吸毒而從此流落街頭,因此只能說先天是父母注定,但是後天仍是靠自己創造,這也是「美國夢 」讓人又愛又恨的地方 –「 只要自己在這個國家努力不懈的奮鬥,便能在美國獲得更好生活」。
目前的我每天搭公車80%的機率會碰見一兩個流浪漢,其中最常見的總是扛著五袋的家當上了車,從超市門口上車坐到終點車站,他在車上很乖、很安靜,因為行李很多,他也將輪椅區的椅墊抬起來放行李,自己站著不願意多佔據其他乘客的位子; 在公車、uber、Lyft上常被問過我公司是否要找人、有沒有名片,在回答的同時也慶幸自己有一份工作可以努力著。
寫到這裡,我想著「平行時空」何嘗不好?多一點包容與體諒,另一個族群將也會感受你的善意,而在這個異鄉中體驗更多有趣的經歷。
📌灣區地理介紹
灣區依照不同的區塊分為 San Francisco( 舊金山市區)、Peninsula (半島區)、East Bay (東灣區)、South Bay( 南灣區)、North Bay(北灣區), 而此篇主要著重的地區為 East Bay( 東灣區), 以下提到的地理位置都可以參考此地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