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08-09
上海與台北的賣場十分不同,
台北的大賣場集中於市中心外圍,適合在假日一次性大型採買的人們。但到了上海,隨處可見國際商場如:家樂福、樂購、沃爾瑪,上海國營企業賣場如:農工商集團、聯華集團等也不遑多讓,在市中心隨處走幾步路即可看見分店,型態蓋括了超市與便利超商,就好比台灣的全聯與7-11。
上海賣場如同台灣傳統市場早上6點即開始營業,路上有諸多通往賣場的專車,裡面坐著拿著DM的老爺爺、老奶奶,就為了「破盤價」的雞蛋、蔥、水果而跑一趟。賣場破盤價的區位常常是大排長龍,通常
距開店不到1小時即銷售一空。
在假日的下午,剛開始很訝異賣場內竟有許多年輕人閒逛著,他們沒有拿著滿滿的購物車在各個貨架前穿梭,反而兩手空空、小倆口手牽手在各個商品前頭愜意的走走停停,這類族群大多只買小零食與飲料。後來,我詢問上海朋友才得知:上海夏天實在太熱、冬天又太冷,許多景點不是在室外、就是需要門票錢;賣場內既有涼快的空間,累了隨時有食物可以消費,其他樓層通常又有餐廳、百貨公司可逛,來這邊走走何樂而不為?
而一些鄉鎮地方的傳統雜貨店,或陰暗到需要用手電筒照明的超市,已漸漸被空間寬敞明亮、價格清楚標示的賣場取代,由於地方鄉鎮正在開發中,諸多賣場橫跨之輻射區域相較於市中心大上數十倍,根據我業務朋友所述,在三級城市巡店約需坐公車1小時才能抵達下一個大型賣場,但因賣場之間的競爭相較市中心小許多,反而可創造「藍海策略」的佳績。
據我觀察,以上海賣場來說,在尖峰時段將近30個收銀線全部打開,每個通道閘口滿滿皆是手推車,仔細一看許多不外乎是「衝動性購買商品」(非生活必需品)。往往可見店員將暢銷品於貨架一擺,商品馬上就被環繞的消費者一掃而空。
相較台灣大部分賣場非假日時段的冷清,對常居上海的我來說,偶爾返台逛賣場反而不習慣那種冷冷的氣氛。也難怪世界各國品牌皆想進入大陸市場分一杯羹,自大陸觀察賣場情況,即可看到強大的消費力與成長的爆發力。
本文刊登於 旺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