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體 繁體 EN

最近看了一部印度美式電影,敘說著新移民來到美國的衝擊,包括向美國公司乞求工作簽證、親情的羈絆、對下一步的不確定性,而電影中其中一位新印度移民到了餐廳,美國店員問

他:「For here or to go? (在這邊吃或帶走?) 他很認真的說:「我會待在這(美國)一段時間,但過了一兩年,我也很不確定。」這幕戲乍看荒唐,但其實背後充滿了辛酸,這不僅於美國、也代表著許多新移民的心聲,留下或離開?

[youtube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vJXaIgTNeg4?start=132&w=560&h=315]

在美國的生活就像是穿著紅舞鞋的女孩,為了超越自己、總是昂首氣勢的轉著、表現著,唯一的小確幸則是久違的長假期,於旅居美國期間,我總是不浪費時間、提前訂好機票與旅館出去見識,這些的回憶若不至當地長居一段時間,又怎能體會呢?

唯一的不捨,則是在海峽另一岸的家人們,他們總希望我出去闖闖、看看不一樣的天空,即使我了解他們多麼思念我、多想讓我留在家鄉、陪伴在它們身邊,但他們從來沒有嚴厲命令我:「你馬上回台灣!」而是多次聽了我在美國的日常小事,和我說:「累了就回來吧!有家人的地方、永遠就是你的家」;我想自私的讓他們搬來跟我一同住,但何其容易?台灣有他們的朋友,假日可以結夥出去爬山、參加同學會、參加社區二天的踏青旅遊,生活好不愜意,但到了美國,人際關係將由零開始、語言也不通,爸爸戲稱來這會得到憂鬱症、沒人可以聊天,年輕人可以更有彈性的伸展、用工作排除寂寞,但已經年邁的家人怎麼能夠承受其孤單?

亞洲的父母總是將兒女的成就當作勝利的人生里程碑,儘管背後充滿無限的不捨與牽掛;往往我們的父母們到美國拜訪與旅遊,多半並不在意去哪裡玩過,而是可以興高采烈的將短短二星期的旅遊,與親戚朋友們說嘴一年,而從言談之中,看見他們的驕傲與喜悅,一切的含莘茹苦教導兒女長大都值得了,在父母眼裡-「經濟獨立、孝順體貼」就像是擁著「績優股」深深自豪著。

親情的不捨就是一個無解的問題,但我有著一群美國的朋友們、陪伴我一起經歷在美國的時光,讓我暫時忘卻自身漂泊於異鄉的寂寞,在漫長的旅途中、不管在世界哪一角落,身邊總是有著一些舊朋友、新朋友依偎著,於漫長搖擺的人生長途車上互相關懷著,For here or to go? 留下或離開?想想似乎也不重要了,但如果真的要我回答,我想我只能和電影中的印度小哥,回答類似的答案吧!

你可能會有興趣
在公園內的 Open play

2 Responses

  1. 請問你這個post的第一張照片是在什麼地方呢?
    Thanks for sharing 🤝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

在美國可怕的看房經驗

2024-05-31最近 Stranger things新的一季出來,我與 Mr.D在寶寶睡覺後還繼續看,往往看完睡覺都需要等著 30分鐘才睡得著,我也很熱衷聽一些懸疑 Podcast( Radio Rental),主持人是 The office 中的 Dwight schrute (Rainn Wilson),晚上也會夢到相關的東西,想想我過去在美國也發生許多可怕難以忘懷的經驗,畢竟已經過了那麼久就分享出來,膽小讀者勿入… 你可能會有興趣大陸過聖誕 不同城市各種熱鬧

Blogmas Day22 漸濃的聖誕氣氛

在美國有時候買家具往往需要一、二個月的時間才會到,往往實際收到時都快忘了曾經有訂了這個東西, 你可能會有興趣排毒野莓果汁 (Berry Juice)

慶祝點燈節(Diwali)(2020年)

2024-05-31上週六是一年一度的點燈節 (Diwali),根據習俗,在這一天會將家裡清掃乾乾淨淨,好讓喜愛乾淨的 Lakshmi 拉克希米女神來訪到家裡(跟台灣的除夕夜前夜大掃除類似的意思,之前看了一些有關印度神明的故事,有機會再來分享) 你可能會有興趣棉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