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05-31
來美國再過幾天也要滿六年了,回想起當時來美國前的徬徨不安、到現在遇到許多事情皆泰然處理。
生活的突破
突破舒適圈
許多人問我英文不夠好,怎麼在美國生活?其實我通常跟他們說:「來就對了」
我的英文不見得是太好,過去申請學校也是在搖擺中驚險申請過,以下 Ted Talk是我最近很有感觸的一段演講 – 說就對了
📌 如何增強美式口音與訓練的方法
📌 如何增強美式聽力與訓練的方法
了解「當地人」的故事
這可能是我自己的特性,我在大陸、美國都很喜歡跟當地人聊天,了解更多文化(如:從甘肅到青海 奇幻公車旅行、充滿精神的笑容..等);在美國由於我沒有車,往往是透過公車、Uber、Lyft 代步,在這幾年的往返中也愈見許多美麗的故事,與這些司機、共乘的乘客聊天,也更知道另一面的美國社會(以後有機會再慢慢分享)。
📌 搭乘 Uber 或 Lyft 哪個好?
像「海綿」般吸取經驗
美國各地有不同的環境,你可以想像在美國每一州都是不同的國家,每一地有自己的興趣嗜好、文化,而在每州不同城市也可以巧妙地觀察出不同的風情,試著將自己所有的偏見、過去的看法抹掉,將自己納為一個乾海綿吸收當地文化,在這邊碰見的挫折、經驗,未來想想都是很每個回憶。
工作的態度
上位者思考
從菜鳥到老鳥,我慢慢地由上位者、老闆的角度去看事情,過去的我往往只想把事情做完,簡單的遵照指示做,目前的我慢慢地將一些手頭上執行的事情交接出來,透過教導、我也重新歸納了過去的經歷,想著如果現在的我看待過去這件事情,我會怎麼想?
往往好不容易過了下一關、又朝著下一關前進,所謂的關關難過關關過,我們老闆曾經說過:「面對工作就像是打遊戲關卡,想辦法解決問題,當下的方法或許不是最完美,但過了下一關後你也就升級了」
將心態歸「零」
其實這不管是在美國、台灣、大陸、或各地公司都是一樣的,不管你過去在亞洲的經驗多強悍(CEO、領導2000人團隊、開法當地市占率80%的銷售…等等),來美國工作時請重新歸零,盡量將自己銳利的菱角收起,做個圓滑的處事者。這些說是容易做起來難,畢竟你現在是以外國人的身分在美國當地工作,當地公司為甚麼要請你?一定是自己在某些地方是當地人找不到的,但請虛心學習 – 每天除了拿薪水之外,要看著自己有學習到東西才是最重要的。
未來的自己
避開「短期快樂」
美國社會為為兩極端的M型社會,當地的許多菸、酒、影音娛樂皆是資產階級提供給一般大眾的「速食享樂」-取得快樂很容易,但對於未來沒什麼幫助;反言之,許多高層老闆往往立下一個月的閱讀清單、寫作、運動、參加講座、學習投資理財…等等,以下是我很喜歡一段影片-7 件窮人與富人做/不做的事情
1. 窮人看電視;富人讀書
2. 窮人投入時間拿到薪水;富人透過成果表現拿到薪水
3. 窮人往往怪別人的因素造就自己的不幸;富人則接受自己的原因而失敗
4. 窮人專注存錢;富人專注於投資
5. 窮人覺得他們甚麼都知道;富人則持續學習
6. 窮人覺得金錢是罪惡的根本,富人則覺得窮是罪惡的根本
7. 窮人總覺得一切得靠「樂透」贏得未來;富人則認為一切要靠努力
獨立的生活與經濟
所謂靠山山倒、靠人人倒,與其說要靠著誰、靠甚麼關係,最重要的還是培養獨立的能力,這包含自己申請學校、後續找房子、找工作、增強自己的能力…等等。
📌投資理財學習與美國股票交易 app – Robinhood
下一個六年
往後有許多路途要慢慢走著,但最精采的不在於終點,而是周圍路邊的風景、偶然傳來的鳥語花香,當偶然回頭一看,才發現自己已經走了那麼長的一條道路,一切的苦盡甘來都值得了。
六年的時間說長不長,說短不短,六年的時間已經可以在小學畢業了;老實說我也不知道下個六年我在哪裡?就繼續前進,抓著機會、但也坦然面對自己的命運。
共勉之。
📌 北加州找室友房子&該詢問的事項可以參考此篇
📌 托福從51到90的準備方法與研究所商學院 MBA的建議可以參考此篇
若對托福準備、或有興趣想要了解並申請 Hult(霍特商學院),可以聯絡我當校友推薦人,增加面試的機會。若成功錄取、並正式就讀後,申請程將有 $1,500(約台幣四萬五)的學費減免。
透過 E-mail 與我聯絡
✉ greenlemontw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