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寶不知不覺已經三個月了,想記錄一下這一整個過程,每天的日子想的、做的都與「奶」有關,在新的農曆年何不分享自己的心得幫助給人海中、需要協助的母乳親餵、母乳瓶餵、配方奶瓶餵的媽媽爸爸們!這一胎比較不一樣的是多了母乳親餵,好處是省了不少洗奶瓶的時間,也不知道母乳親餵可以多久,就走一步算一步吧!
1. 第一個月 – 母乳瓶餵的日子
這次因為二寶出生後有公婆在,在美國也沒有月子中心(有的話也是非常貴),在醫院住了兩天後就回家照顧寶寶,因為剛開始仍然沒有奶,在醫院仍然延續第一胎的痛苦哺乳史(請見二寶誕生 – 美國北加州生產紀錄 Part 2/6. 院內兩宿經驗)
的素食月子餐我仍按照前一胎訂購益膳房,因為只有我一個人吃,我都是讓他們兩天送一次,我可以吃上兩天(中間配一點婆婆煮的扁豆湯)
當時奶量不夠的我,堅信著多餵就有母奶,因此前五天寶寶哭了就親餵,親餵完再擠奶,結果發現寶寶尿尿很少;在第三天有一點紅色的血,去了醫院回診發現出現黃疸,(又遇到出院後第二天的看診取消,如果提早檢查可以提早治療!)被醫生說要每兩個小時餵一次2 oz (60ml)的奶 – 不管是母奶或配方奶,感覺那兩天不知道怎麼過的,去醫院檢查,黃疸指數下降,但還沒有降到需要的指數,醫生說需要繼續每三個小時餵一次2oz
之後的這兩天,我跟 Mr.D真的是每三小時就把寶寶叫醒喝奶、拍嗝、擠奶、洗奶瓶…等等無限循環,好在這次有婆婆幫忙讓我們輕鬆了很多! 而那時候我還是按照第一胎的方式,把母乳擠出來餵知道能餵多少,也不用因為寶寶哭了就認為是「寶寶肚子餓」把寶寶嘟到媽媽身邊 – 既然是用奶瓶餵,那麼多人手大家都可以餵! (媽媽可以休息,老實說那時候寧願擠奶、洗奶瓶比親餵輕鬆!)也可能是我心裡有種壓力,總覺得寶寶吃不飽。
照顧第二胎雖然體力累、心也不會太累,肚子復原的也比較快(可能是運動量大,需要從房間走到哺乳間換尿布,但後來顧及會吵到大寶,就將二寶放在哺乳間裡睡覺),第一個月基本腰不太酸了、一個半月後也開始做一些簡單的產後運動,心態上更淡定也可能我們是老手了 – 很多事情第一胎都經歷過
2. 第二個月 – 親餵、配方奶瓶餵
第二個月後公婆回去後,我們需要找保母來幫我們支援幾小時,不然聖誕連假要照顧大寶、又有嫩嬰會應付不來,當時保母來了卻不適任、毫不猶豫地讓她回去後,再找到保母前, Mr.D負責帶大寶出去玩,我負責照顧嫩嬰,當時真的沒辦法又要擠奶、洗擠奶器、奶瓶…等等的步驟,我想著何不嘗試著親餵?
一開始我會親餵完再補上奶瓶(但聽說這樣奶量不會增加,因為大腦不知道寶寶要喝多少),因此我後來就是寶寶餓了我就把她放到身邊的「掛餵」模式! 我常常是手忙腳亂,一邊坐著餵奶,另一邊找個 Haakaa接奶,但後來看許多資料,這樣會刺激大腦產出太多奶導致塞奶,而另外一邊以真空的方式吸出來後,之後也會奶量不足不足以另一邊供給寶寶喝;我後來另一邊空的只是輕輕地用手指按住,神奇的就不會繼續滴了,當時 Mr.D買了一個搖搖椅、我在聖誕樹前面看著閃爍的燈光餵奶、並配上我喜歡的聖誕歌曲,神奇的是許多焦慮的心自然而然撫平,心情輕鬆下寶寶似乎也可以從一個小時、慢慢增加到兩三小時喝一次了!

晚上九點後到半夜三點是 Mr.D輪班,母乳瓶餵還是有一點不穩定性(寶寶有時候肚子看起來產氣,可能是我吃了產氣的東西,後來吃東西我都避免吃產氣、退奶、塞奶、油膩的食物),又為了讓寶寶能吃飽,他都是餵配方奶。
3. 第三個月 – 親餵、母乳瓶餵、配方奶瓶餵
很值得慶幸的是新保母找到了! Mr.D也回去上班了,他只有負責晚上九點到半夜一點,之後我負責,有了親餵的經驗,學會躺餵的我半夜餵奶真的很輕鬆,有時候我跟寶寶一起睡著了,但也神奇的是親餵的寶寶沒有太多脹氣 、腸絞痛的問題,也沒有太多溢奶,我也不太會有嚴重的塞奶、乳腺炎問題,她是屬於少量多餐型,辛苦的是媽媽要三點或四點掏出奶讓她喝(但總比起床泡配方奶、喝完要拍噶、還要自己找時間擠奶、隔天還要洗奶瓶來的好)
而擠奶我只有擠晚上那一個時段,這個量足以讓隔天下午可以讓保母用母乳瓶餵寶寶了! 但我們也發現寶寶喝奶瓶的量越來越少(他似乎喜歡新鮮的親餵大於瓶餵),導致擠出來的母奶囤積越來越多,現在已經都移到冷凍庫去了! (這是第一胎沒有的經驗!)我真的不確定寶寶願不願意喝冷凍奶,但先存著如果未來真的不能用拿去澆花或幫寶寶洗澡算了!

上圖: 我用夾鏈袋依照日期裝好,以後比較好找,母乳收集袋
4. 食補 – 每天必吃的產奶食物
在坐月子期間,我每天走上吃上一匙 阿加旺籽 (Ajwan seeds),具婆婆說是在印度產奶的食物,中午也會喝一大碗的黃扁豆湯( yellow lentil),(婆婆離開之後,我也會自己煮 紅扁豆湯 (Red lentil),發奶效果都不錯!)除此之外,就是台灣常說的豆腐、黑豆水、紅豆水,深綠色的菠菜、甘藍菜,我後來發現甜豆、青豆..等植物性蛋白都會幫助發奶,除此之外,我還是遵照第一胎吃很多產奶、湯水的東西,詳細請看母乳瓶餵,增加穩定奶量的方法(素食食補)


在第二個月月子餐停了後,除了懷孕期間就一直吃的 Prenatal Vitamin(需要一直吃到停止餵奶),我開始補充媽媽蛋白粉,我總是將一匙配在燕麥奶、杏仁奶、黑芝麻豆漿裡面(一天我喝大量的發奶少糖液體,喝太多純水會稀釋奶),也吃了2~4顆的葫蘆巴膠囊,我覺得吃了這個很神奇的是奶量可以很穩定的出來,又為了怕寶寶腸絞痛,我也有吃一匙的益生菌纖維粉,也可以讓排便變得順暢!
5. 按摩避免塞奶
餵奶前我會先用按摩器按摩乳房四周(但後來慢慢變老手就用比較少),大家哺乳期最害怕的就是塞奶,我又是很容易塞奶的體質,當時生出大寶前五天都沒有奶,後來奶來了卻沒有排出下,右胸與腋下都腫了很大一塊! 二寶我比較有經驗,二寶出生第二天我就開始吃1~2顆的卵磷脂(我吃的是沒有豆類的卵磷酯,避免雌激素),在月子餐很多比較油膩(麻油)、又發奶的食物下,我安全的度過過塞奶魔王(但我也會盡量避免一些塞奶的食物如:全脂牛奶、起司、蛋糕、炸物)

在寶寶喝奶時我會在胸部有硬塊的部分前面慢慢地,手以C型方式輕輕的按壓、按壓的方式按壓乳暈後的位置,刺激前面的奶水排出,再輕輕地推如此後面的硬塊就很快地消失,寶寶因為流速快也會喝得比較快 – 我發現透過按摩、與寶寶吸奶可以很快的讓奶塊消失,深層的塞奶則得用手擠奶的方式盡量移除(用吸奶器往往擠了二十分鐘奶塊還在)
如下圖為例,紅色的地方是胸部上方常出現塞奶的位置,不能直接按壓塞奶的部分會很痛,必須要在塞奶下方多加重力道,手以C型方式推向乳頭,刺激前面的奶水排出,但注意乳暈不要碰,按摩的位置為塞奶的前段到乳暈後的橘色位置

這是我查了一些網路資訊,這個影片講解的很清楚,第一胎也因為她我脫離了塞奶魔王,第二胎因為有親餵塞奶的比例也大大減少! (寶寶真的是強力的吸奶器、又很溫柔不會痛!)
6. 變換餵奶姿勢
另外,多變換餵奶姿勢也可以避免塞奶( 69式、橄欖球姿勢我都試過,但寶寶含乳不正確導致奶水沒出來),我發現最方便的還是躺餵,但針對常塞奶的右側、左側、上側按照上面按摩的做法幾乎都能清除掉! 這是我查了一些網路資訊,這個影片講解的很清楚
餵奶的日子很漫長、但也慢慢體驗到親餵的親密感,藉由此文分享自己的經驗,祝許多哺乳媽媽都一切順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