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03-24
來美國念研究所後幸運的在灣區找到工作,讓我有更多的時間享受著美國的異國生活,而在這當中,我體會到的為尊重不同國家的風俗與習慣、擁抱多元。
敝人念書的學校是強調聯合國文化,因此各個國家有所謂的名額入取限制,當我進去時可看見美歐亞非等各式各樣的學生,總計一百多國的學生,而學校也會刻意將不同國籍的學生分在一起,因此在準備小組報告時,除了在閱讀英文、收集資料的壓力外,還得習慣不同的口音、與各種做事風格的外國同學合作。許多同學往往不適應對方的習慣而抱怨,但我認為,父母攢錢送我們出來不就是要讓我們更有世界觀、朝國際企業發展嗎?若無法敞開心懷、走出自己的社交小圈圈,要如何欣賞並接納不同卻有趣的思維呢? 更多資訊請見申請美國研究所和商學院 MBA 的經驗和建議、美國商學院如何維持好的 GPA。
在美國,我用盡心力的加入不同族群的活動,比起加入台灣或大陸朋友群,勢必得花上更多時間與精神、但得到的卻是不同的經驗。在灣區大多屬於IT產業,印度人也很多,幸運的是我認識一群珍惜的印度朋友;短短的四年時光,我參加了史丹佛大學印度學生會舉辦的Holi(彩色節),七彩的粉末散延在大家開心的臉上、衣服上,我與異國朋友們就這樣笑鬧著;我也加入他們的Diwali (排燈節),與他們向多種神明祈禱著、聽著經文;一同嘗試各種香料咖哩配著薄餅,雖然仍會被指正我手拿薄餅的姿勢像吃著披薩;我也參加了他們的慈善晚會,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給南方印度缺水的小鎮,開幕式時聽著美國國歌、印度國歌,這種置身異國色彩的我已經習慣。
以下為在 YouTube 找了一個 Holi (彩色節)大概「感覺」的影片
嘗試接納不同的文化,生活中會發現更多的驚喜與感動,我也繼續突破著自我舒適圈色彩、並期待著我自己的奇幻旅程。
GL’s Journey – Life . Food . Journey